風蝕地貌-大自然的鬼斧神工

2015-07-10 尹春梅      】

  風,給我們的印象除了夏天的涼爽、冬天的寒冷、臺風的肆虐,其實風還是大自然的一位雕刻家。

  風蝕地貌是指主要由風和風沙流的吹蝕和磨蝕作用塑造的地表形態(tài),廣泛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區(qū),有時也出現(xiàn)在海岸和冰緣地帶。小型風蝕形態(tài)主要是風棱石,中大型風蝕形態(tài)有雅丹和風蝕洼地,風蝕洼地又包括形成于沙質(zhì)地表的風蝕坑以及明顯受流水作用影響的洼地(pan)和干荒盆地。

  風蝕分為吹揚和磨蝕兩種方式。風將地表沙粒和塵土揚起,在達到一定速度及速度發(fā)生某種改變的情況下會發(fā)生紊流及渦流并產(chǎn)生上舉力,從而一起吹揚。吹揚現(xiàn)象在風速大、地面干燥、植被稀少及松散覆蓋區(qū)尤其強烈,風力揚起的碎屑物對地表的沖擊和摩擦產(chǎn)生長期而巨大的磨蝕作用。這種磨蝕作用包括對地表的吹蝕和對巖石的磨蝕兩方面。一般情況下,各種風蝕地貌就是在這兩種作用下形成的。

  雅丹地貌就是一種典型的風蝕地貌,又稱風蝕壟槽。“雅丹”原是我國維吾爾族語,意為陡峭的土丘。在極干旱地區(qū)的一些干涸的湖底,常因干涸裂開,風沿著這些裂隙吹蝕,裂隙愈來愈大,使原來平坦的地面發(fā)育成許多不規(guī)則的背鯽形壟脊和寬淺溝槽,這種支離破碎的地面成為雅丹地貌。事實上,在雅丹的形成過程中,不僅只有風有功勞,巖性和結(jié)構(gòu)、流水侵蝕、沙粒來源等的不同,也是造就雅丹形狀各異的原因之一。雅丹規(guī)模不等, 從小于1 m 到200m 高且綿延幾千米長, 有時由于巖石成分和結(jié)構(gòu)的差異, 常出現(xiàn)各種形狀, 包括典型的長條形、蘑菇狀、駱駝狀和獅身人面像等, 但在特定地區(qū)形狀一般較為一致?!澳Ч沓恰笔堑孛矊W上對雅丹風蝕城堡或風城的俗稱,也仿佛是對雅丹這種天造地設(shè)、鬼斧神工般的地貌的一種驚嘆。魔鬼城是在產(chǎn)狀近似水平的基巖裸露的地形隆起區(qū),由于巖性軟硬不一,垂直節(jié)理發(fā)育不均,在強勁風力的長期吹蝕作用下,被分割殘留的平頂山丘,遠看宛如頹廢的城堡、千載古城矗立在地面上。這些雅丹地貌群之所以被人們稱為“魔鬼城”,究其原因,一是地貌形態(tài)異常詭秘,道路方向難以辨認;二是地勢低矮的古河道中風特別大,每當夜幕降臨之后,尖厲的漠風發(fā)出恐怖的呼嘯,猶如千萬只野獸在怒吼,令人毛骨悚然,倘若此時身臨其境,便會對“魔鬼城”稱謂的由來產(chǎn)生更為深刻的體會。

風蝕地貌——雅丹魔鬼城

  大自然這樣的鬼斧神工,想必大家都想去看一看吧。雅丹地貌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,主要分布在:北非的埃及、利比亞、乍得、尼格爾以及南非的毛里塔尼亞海岸、亞洲塔克拉瑪干沙漠、柴達木盆地和伊朗的一些沙漠;南美秘魯海岸以及北美的莫哈韋沙漠。我國的雅丹地貌面積約2萬多平方公里,主要分布于青海柴達木盆地西北部,疏勒河中下游和新疆羅布泊周圍。而敦煌魔鬼城雅丹地貌屬于中大型雅丹群,而且風蝕谷狹窄,雅丹造型豐富多彩,高密集型為世界所少見。地質(zhì)學者在調(diào)查與研究后,對敦煌雅丹地貌的形成生動地描述道:大自然的風力和水流像兩把巨大的鐵梳子,不斷梳刮和刻鐫湖相沉積物中的沙土,日積月累,逐層搬運走第四紀沉積物中疏松的沙層,留下堅硬的泥源和石膏膠結(jié)層,形成荒原中凹凸相間、形態(tài)千姿百怪的浮塑,這就是我們現(xiàn)在看到的雅丹地貌。

  事實上,風的作用形成的地貌除了風蝕地貌,還有風積地貌,這個就且聽下回分解吧。

打印】 【關(guān)閉
附件下載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