鼠的滿身棘刺表親:豪豬——法律保護之鼠(十九)

2015-06-19 陳安國      】

  2000年發(fā)布的《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(jīng)濟、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》(簡稱《國“三有”動物名錄》)列有嚙齒目Rodentia 5個科,鼯鼠科Pteromyidae、松鼠科Sciurdea及竹鼠科Rhizomyidae,為獸綱第46~80及84~87號,已在此前15篇逐一介紹;還有豪豬科Hystricidea 3種、鼠科Muridae 1種,為獸綱第81~83與88號。88號即鼠科之“社鼠Rattus niviventer”,今已改稱Niviventer niviventer—白腹鼠屬喜馬拉雅社鼠,僅見個別作者曾報告在我國藏南的喜馬拉雅山南坡有分布,但證據(jù)尚不足,有待調(diào)查核實,我們從略。本篇就講豪豬科。

  豪豬科的生物學特征

  豪豬同河貍一樣,不用“鼠”名,但皆屬嚙齒目。分類學上,嚙齒目下分若干亞目,我國有松鼠型亞目、河貍型亞目、鼠型亞目和豪豬型亞目。國人通常將1、3兩亞目動物稱為“鼠類”,河貍和豪豬不僅個子大,而且形態(tài)上與它們差別甚大,故不稱作“鼠”。但它們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來—從進化史看,在古新世距今6000萬年→5500萬年前,出現(xiàn)嚙齒動物的祖先曉鼠(Heomys)→副鼠(Paramys),始新世出現(xiàn)先松鼠科(Sciuravidae),為鼠型亞目祖先,晚始新世距今約4000萬年有了古倉鼠,并迅速輻射進化,到晚中新世在南亞出現(xiàn)最早的鼠科化石—前鼠(Antimus),繼之進化出鼢鼠、田鼠等等;而另方面,北美早漸新世至中漸新世,在距今3400~3000萬年間先后出現(xiàn)河貍、松鼠,中漸新世河貍在北半球擴展,豪豬則于早漸新世在非洲和南美同時出現(xiàn),三者可能都分別由副鼠類直接演化而來,所以可說都是鼠型亞目的“表親”。

  豪豬科動物最顯著特征是周身披棘刺,背與尾部的刺長而硬,是其防御武器。遇到敵害時,棘刺就直豎起來,不停地顫動而沙沙響,并噴鼻息、跥腳作警告;若對方仍進攻,就調(diào)轉(zhuǎn)屁股倒退著向其撞擊。捕食者一旦被棘刺扎入,眼睛會失明,皮肉會潰爛,甚至因傷口感染致死。

  豪豬體型肥大,頭小、眼小,四肢短粗;頭骨較細小,額骨大于頂骨,顴弓不外擴;鼻骨大,鼻腔膨脹??羟翱缀艽螅Ъ〈┻^眶前孔。上下頜各4對頰齒,全頜總齒數(shù)20枚,為齒根很淺的高冠齒。鎖骨不全,脛骨與腓骨分明。乳頭3對。

  本科共4屬12種。分布在非洲、歐洲地中海沿岸和亞洲南部的熱帶和亞熱帶森林、草原中。營穴居生活。我國共有2屬3種,皆列入《國“三有”動物名錄》保護(見表 豪-1)。

  分布在南北美洲的是另一類豪豬,營攀樹生活,與上述營地棲生活的舊大陸豪豬不同科。

  豪豬屬·中國豪豬

  豪豬屬Hystrix Linnaeus,1758:本屬體粗壯,成體體長超過50厘米,足寬,尾短,尾不及2倍后足長。體前部毛變?yōu)橛布?,體背面被長硬的刺;尾有特化的長棘,其末端膨大成鈴狀。顱骨大,頂部甚凸;鼻腔膨脹,鼻骨寬大并向上凸。薦椎4枚。

  本屬廣布于歐洲南部、亞洲南部和非洲北部,共7種。在我國已知2種,其基本生物學資料列于表 豪-2。早年曾有考察隊報告,在西藏喜馬拉雅山南坡森林中采獲“印度豪豬Hystrix indica”,但后來該隊成員糾正,明確那是中國豪豬Hystrix hodgsoni。

 
  中國豪豬Hystrix hodgsoni(Gray 1847):又稱豪豬、普通豪豬,并有箭豬、刺豬、猞豬、山豬等俗名。英文名Chinese Porcupine、Crestless Himalayan Porcupine。體粗壯,顱大,足寬;鼻骨很發(fā)達,超過顱全長之半,向后延伸到淚骨。全身毛呈黑色至黑褐色,有時混雜灰白色短毛;頭部黑棕色,體背棕褐色,耳殼邊緣具少量白短毛。從肩至尾密布長硬棘刺,紡錘形、中空,刺表有許多細長縱紋;額至肩的硬棘形扁,尖端白色,在頸側(cè)至頦形成半圈“白領(lǐng)”。體背的棘刺長約20~40厘米,易脫落,刺中后有時會留在天敵身上,所以稱箭豬。臀部棘刺更密而長。腹部和四肢覆以柔軟短細的小棘。尾短,生有20多根管狀刺,端部膨大、中空。

  通常穴居山腳或山坡中,尤喜棲于近農(nóng)作物的山地草坡或密林中。好修整穿山甲和白蟻的舊巢穴而居。其巢穴的構(gòu)造復雜,通常由主巢、副巢、盲洞和幾條洞道組成。洞口有2~4個,必有一個開口于雜草之中,用以危險時逃跑。一般雌雄成對和2~4只幼仔同穴。晝夜活動但以夜間活動為主,活動路線較固定。以植物根、莖為食,尤喜盜食山區(qū)的玉米、竹筍、薯類、花生、瓜果及蔬菜等。每年繁殖1次,每胎以2仔居多。

  本種在國外分布尼泊爾、錫金、孟加拉、阿薩姆、緬甸、泰國,故也稱尼泊爾豪豬(Nepalese Porcupine)。

  在我國有2個亞種。蘇南至陜南一線以南各省及甘肅和香港廣泛分布的稱大陸亞種H.h.subcristata Swinhoe,1870,也稱華南亞種,體型較大,體重達10~15千克,體長55~77厘米,尾長8~14厘米。另一亞種分布于海南島,稱海南亞種H.h.papae G.Allen,1927,體型略小,顱較低狹。

  馬來豪豬

 
  馬來豪豬Hystrix brachyura Linnaeus,1758:也稱短尾豪豬,英文名Malayan Porcupine。云南豪豬Hystrix yunnanensis Anderson,1878是H.brachyura的同物異名,所以《國“三有”動物名錄》83 #就是指本種。其外形與中國豪豬基本相似,但鼻骨很短,不及顱全長之半,向后延伸僅至顴弓前突的基部,前端至后端幾乎等寬。頭、頸、肩及體側(cè)面為深褐色,至四肢漸轉(zhuǎn)為黑色;嘴角有1細長白紋延伸至肩部;腹部褐色;冠毛始自頭枕部后方而止于肩部前方;粗刺較短,很少超過15厘米;細刺長約25厘米。

  棲息于低山森林茂密處,常以天然石洞居住,也會自行打洞。夜行性,食性與中國豪豬基本相同。

  國內(nèi)分布于云南西部盈江(與緬甸交界的卡奇恩山區(qū)),為馬來豪豬云南亞種(H. b. yunnanensis)。國外分布于馬來半島,加里曼丹島及蘇門答臘島等地。該物種的模式即指名亞種(H. b. brachyura)產(chǎn)地在馬六甲。

  掃尾豪豬屬·掃尾豪豬

  掃尾豪豬屬Atherurus:本屬較豪豬屬原始:顴弧上根基部超出上頰齒前端,頰齒有明顯的齒根,薦椎僅有3枚。

  顱扁而寬,顱頂幾乎扁平,吻部較為狹長??糸g很寬。額骨甚大,遠比豪豬屬的種類發(fā)達,其長約為顱全長的43%。鼻骨狹長,故吻部亦隨之狹長。

  本屬僅1種。

  掃尾豪豬Atherurus macrourus(Linnaeus,1758):別名刷尾豪豬、刺豬、扁毛豬,英文名Asiatic Brush-tailed Porcupine。體型較小,體重約2.5千克,體和尾均較長,尾長超過后足長的2倍。四肢短而粗壯,耳廓短而圓。全身幾乎都被覆扁形短棘刺,刺上有溝;頸項無鬣毛,背部刺間有污白色毛。體深褐色,體腹色較淺,其棘刺柔軟纖細。尾顯露于棘刺之外,長而有鱗,尾末端覆有淺黃色刷狀軟棘簇,棘的后部具有2~4個膨大的細小扁橢圓囊,大小似米粒。爪粗短,略彎曲。

 
  生活在海拔800米以上茂密的樹林中,山地作物區(qū)附近的樹林、林區(qū)砍伐跡地的作物地帶、溝谷的樹林是其適宜棲息地,并偏愛多巖石的地方。穴居,在樹根下或溪岸挖洞筑巢,各洞相連,可容家族聚居。夜行性,一般地棲,偶爾爬樹,善游泳。以根、塊莖和綠色植物為食,如甘薯、玉米、花生、野果和蔬菜等,也吃昆蟲與腐尸。無一定繁殖季節(jié),通常每年1胎,也有2胎的,每胎1~4仔。妊娠期100~110天,幼崽早熟性,1周后離巢,棘刺即已變硬。

  分布亞洲的熱帶亞熱帶地區(qū)。國外見于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、馬來西亞、印度的阿薩姆和中南半島。我國為次要分布區(qū),數(shù)量稀少,為稀有種。

  掃尾豪豬已記載有3個亞種,中國有2:指名亞種A.m. macrourus(Linnaeus,1758)體長50~53厘米,背上扁刺長75毫米;分布在貴州(遵義、安龍)、四川(萬縣、南川)及廣西、云南等地.國外見于馬來亞、蘇門答臘及中南半島。海南亞種 A.m.hainanus J. Allen,1906 身體較前一亞種為小,體長30~40厘米,尾長14~18厘米,刺較短;僅產(chǎn)于海南,分布在該島的黎族、苗族各處山地。

  豪豬的利用和保護

  豪豬具有高經(jīng)濟價值。其肉質(zhì)細膩,味道鮮美,高蛋白,加之性大寒,可潤腸通便,養(yǎng)陰除熱,健胃益肺,深受人們喜愛。同時,豪豬的胃、膽、刺、油均可入藥。胃可清熱利濕,健胃和中,主治胃病、黃膽、水腫、腳氣等癥;膽可明目提神健腦;油可解毒排膿,生肌止痛;刺可以行氣,主治心氣痛,皮膚過敏。豪豬的箭刺除藥用外,還是制做浮標和裝飾品的高級原料。

  上世紀人們曾因豪豬能危害莊稼,嗜食瓜果和根莖類多汁作物,將它視作害獸,更為了肉用、藥用,曾大肆捕殺,加上采伐森林,導致其數(shù)量劇減,許多地方已難見其蹤。國內(nèi)《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》(1998)、《中國物種紅色名錄》(2004)兩次評估,皆為“易危”。2000年國家已將所有豪豬列入《國“三有”動物名錄》,南方許多省、區(qū)還將它們列為省級重點保護動物(見表 豪-2)。因此,今后捕獵豪豬也必須依法從嚴控制,實行“獵捕量限額管理”,未取得“狩獵證”決不容任意捕捉。

  可喜的是現(xiàn)在也已發(fā)展出豪豬的人工養(yǎng)殖技術(shù),既可在有林木的丘陵坡地建場(圍墻高1.2米,入地深50厘米)進行半散放飼養(yǎng),也可建造有頂棚的水泥池(一般為寬2米、長3米、高1.2米,分內(nèi)外池,內(nèi)池為窩室,外池投食并設(shè)飲水槽)進行圈養(yǎng);以農(nóng)家飼料為主,如紅薯干、玉米、南瓜、蘿卜等多種蔬菜及野草,飼料來源廣。豪豬生命力強,幾乎不生病,較易養(yǎng)殖,而可獲得好經(jīng)濟效益,值得積極推廣。這樣可形成一股軟實力,達到更有效的保護和利用。

打印】 【關(guān)閉
附件下載: